河北大学生态环境系 - 学科建设 - 硕士学位点

硕士学位点

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点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位点充分借鉴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原理与方法,在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环境科学特色的理论与方法体系,现已形成环境污染控制与环境生物技术、浅水湖泊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新兴污染物环境行为与生态效应三个主要研究方向。学科建设过程中坚持紧跟时代需求,加强环境科学与化学、物理学等基础学科交叉与融合。学科内涵将随着对环境问题研究的深入和对学科方法论的创新而日益丰富和完善,研究领域亦将随之不断深化与扩展。本学位点近五年承担国家级课题10余项,省部级课题1项、省部级重点课题1项,在Environmental International, Bioresource Technology,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JCR一区论文80余篇,获得授权国家专利20余件。

 本学位点现有专任教师3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1人。专任教师中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4人,45岁以下学术骨干占教师总数的82%。其中河北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河北省教育厅青年拔尖人才1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1人,河北大学“毓秀名师”1人。学科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教学、科研并重,依托学院平台,既在教学方法、技能上积极探索,又积极承担科研任务,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推动了我国环境科学事业的发展,并为河北省和国内外的环境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持。

 核心课程:现代环境生物技术、高等环境化学、现代环境监测方法与技术、生态保护与修复、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环境科学与工程前沿、新兴污染物环境行为与控制、环境功能材料设计与应用、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理论与技术、高等固体废物管理、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工程、高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等。

 培养目标:本学位点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环境科学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环境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相关技术,通过接受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养成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培养较强的创业创新意识、具备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成为具有从事环境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的专门人才。

 就业领域:本学位点毕业研究生理论知识扎实,具有深厚的科学底蕴,可从事环境质量评价及污染治理相关领域的工作,就业面广。毕业后可在环保监察、环境治理、环境检测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研究、技术开发等相关工作,也可在大中专院校、科研单位、管理部门任职或进一步读博深造。

 

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硕士点

 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硕士点前身为2014年获批的环境工程专业,2019年学位点名称调整为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硕士点,本硕士点依托河北省湿地近自然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环境保护白洋淀科学研究观测站,设立了区域环境污染控制技术与工程、环境生态系统价值评估技术与工程、水生态修复技术与工程三个要研究方向。本硕士点近五年承担国家级课题10余项,省部级课题8项,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Bioresource Technology,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中国环境科学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JCR一区论文80余篇,获得授权国家专利20余件。

 本硕士点拥有一支中青年教师为主的跨学科研究队伍,平均年龄36岁,现有校内专任教师3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1人,其中教授2人,校聘教授12人,硕士生导师14人;校外硕士生导师9人。涵盖了水、气、土、固多个研究领域的优秀教师和学者。

 核心课程:污染控制化学及工程、环境生物工程、环境污染控制技术、高等环境化学、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资源与环境前沿进展、资源与环境工程实践设计及案例分析、生态保护与修复、现代环境监测方法与技术、高等固体废物管理、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工程、污染水体修复技术与工程、环境反应工程等。

 培养目标:本硕士点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环境工程领域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可承担环境工程类技术开发、工程设计、技术改造、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一专多能型技术人才。

 就业领域:资源与环境专业培养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专门人才,学生具备环境质量评价及环境监控的先进技能,掌握环境污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技术方法,能够在资源与环境相关部门和单位从事资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规划管理、生态环境建设、环境规划设计等方面的教学、科研、管理等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