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杰教授团队近期在近自然河口湿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领域取得原创性研究成果,并在水资源的生态学和管理期刊Water(IF=3.103)发表。该研究构建了基于层次分析的近自然河口湿地评价体系,为科学分析水质净化与生态修复工程的优势和不足,开发先进高效的湿地生态修复技术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外源性营养物质输入是河湖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在河湖之间建设近自然河口湿地是去除污染物、恢复河口生态的有效途径。目前尚缺乏对近自然河口湿地生态修复技术和工程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指标和方法。该研究根据近自然河口湿地基质选择、植物和微生物净化机理、运行参数等方面的特点,构建了一套涵盖了环境效益、技术管理和维护以及社会经济功能的指标体系,确定了16个评价指标,其中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体系的指标权重,结合模糊决策参数法建立近自然湿地生态修复评价模型。以河北雄安新区府河河口湿地水质净化工程为例,采用该评价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府河河口湿地生态修复阶段的综合评分为4.1492分,评价等级为优,水质净化和生态修复效果良好,所选工艺适宜、运行稳定。府河河口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对周边经济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研究结果对阐明生态修复技术优势,完善近自然湿地的运行管理制度,加强近自然湿地的生态稳定性和可持续演替具有指导意义。
图1 府河河口湿地水质净化工程
相关工作以河北大学为通讯单位发表,第一作者孙家君是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与生态环境学院(筹)王洪杰教授联合培养研究生、韩洋洋是生态环境学院(筹)王洪杰教授团队研究生,王洪杰教授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水专项白洋淀项目资助。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3390/w13152116